《北京故事》与《篮宇》
开之白:
《北京故事》:
已经过去三年了。。。。。。三年前,我每天晚上梦见他回来了,我总是惊讶又狂喜地问“你不是死了吗?你没有死吗?”三年后的今天,我仍是常常做着这个同样的梦,不同的是,现在的梦中我会反复的告诉自己那只不过是个梦,直到我醒来。
《篮宇》:
那天早上你走了以后,我一直为你旋着心。一直觉得你仍然在我身边。你知道吗?
评:
关于故事和故事本身想表到的东西并不是我想说的。
这里要说的是《北京故事》与《篮宇》。
首先要澄清一点,这部小说是一部言情小说,很难称的上典型的同性恋小说。它缺少一个丰富的同性恋视角。换句话说《北京故事》是耽美文学,而《篮宇》是同志文学。
没错,《北京故事》原作者是位女性。至今在网上拥有较高点击率的小说《北京故事》讲述了北京一对男同性恋恋人跨越八、九十年代的爱情故事,原著作者“北京同志”平实、老道的笔法,让不少网民纷纷猜测这部小说是否是一个自传?对作者真实身份产生极大兴趣。“小说原作者其实是一位女性。”,这位名为“灵慧”的作者现已旅居美国,影片策划人张永宁先生几经周折征得她同意才购得小说电影改编权,另外,小说本名不叫《北京故事》,原为《北京之秋》。
《北京故事》是一个十分感人的爱情故事,但并不是部完美的小说,原小说叙事得手法传统、通俗,十分老道,叙事结构已很电影化了,在叙事结构上进行突破是《篮宇》改编的关键。 改编后的《篮宇》沿用了小说以捍东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方法,但结构的处理上花了很多心思,把原小说某些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冲突弱化,把原本七年改为了跨越十年的故事,确使得故事更现实化。捍东和静平分手后,处理为七个篇章,以回忆的形式,娓娓道出捍东与静平的婚姻生活,更主要的是把捍东和蓝宇在欧化天地平静快乐的生活揉了进去。但是篇章间转接过渡却做的很粗糙,节奏跳跃性过大,观众很容易跟不上《篮宇》的速度。
电影《篮宇》在处理蓝宇的死时和小说一样选择了淡淡的调子,只用黑场交代,但悲伤的气氛已经体现得很到位了,用“天地不仁”四个字的感叹蓝宇与捍东的爱情。
《北京故事》-- 篮宇之死:
滚!!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!!我再也不用掩饰、隐瞒,我要守在他的身边!!!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,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,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?!!我看着他的胸口,那宽阔的胸膛,我曾无数次亲吻、抚摸。。。。。。
好像又有人更用力地拉我,滚!!你们是想笑话我吗?笑吧!!我不能就这么离开我的爱人,我要抱着他,他肯定需要我!我要用力抓紧他,要让他溶化在我的手中。。。。。。他没有死!他可能一会儿就醒过来,他说过让我今晚去接他!!!对了!他早上让我吻他,他很少这样,他一定是暗示我什么。。。可我却吻得那么不认真。。。我怎么那么愚蠢!!我凑向他的脸,我要在那血肉模糊的一团上补上那个吻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我终于被巨大的力量拉起,离他越来越远。。。我不甘心!!可毫无办法、无能为力。。。。。。
。。。。。。
影片《蓝宇》的最大败笔在于,没能正确把握和反映原著《北京故事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。无论是人物思想,言行,衣着,用具,都过于现代化,完全没有八、九十年代北京的样子。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、九十年代北京,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。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更是浓缩了整个世界正统、专制以及歧视的阴影,然而,那却又是个蕴藏着无穷变革动力的时代。
点评花絮:
我们不妨看看书中八、九十年代的北京时代背景历史事件。
书中很清楚的点名了,全国性大学生罢课,文革“秀才造反”没好下场的比喻和满身血迹的篮宇。捍东被牵连的贪污受贿事件也提到了是源于高级内斗,按书中的时间推算应该是1995-1996左右。
再看看电影,原本7年的故事被拉长为12年,巧妙的修饰了一些情节。“今天晚上清场”,窗外隐约的口号声,夜间慌乱的自行车群,匆忙而过的平板车,如同礼花般的背景音效,及失声痛苦的篮宇,“6月4号凌晨4点半”,一切都是含蓄而清晰的。至于捍东坐监却是含糊得很,但与原作不同,时间推算应该是2000年(呵呵,不愧是香港导演,胆子就是大),唯一不变的是事件导火线,“行长被捕了”。
尾之语:
《北京故事》-- 对亡者的祈祷是给未亡人听的:
主啊!请您听我这个有罪的人的祷告,我曾爱上一个人,我曾给他带来那么多痛苦,可他死了,我再也无法弥补。我祈求您,仁慈的主,请您接受他进入天国。当他在人世间的时候,他从没伤害过任何人,他是那样善良、正直。他唯一做了件不该做的事: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,有了一段在人世间被看作荒谬、无耻、堕落的感情,可这份感情是纯洁的、无辜的、永恒的。
父啊!我还有一个请求,请您务必答应我。无论您将那个男孩送到什么地方,当我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,请让我同他在一起。如果他在天国,让我们尽情在那里欢乐,接着诉说我们在人间的爱恋,也让我来弥补对他的亏欠;如果他在地狱,请让我也去那里,让我走近他,站在他身后,双手紧紧搂住他的肩膀,贴着他的脊背,让我们共同去承受地狱的酷刑和烈火的煎熬,我无怨无悔。
以圣父、圣子、圣灵的名义,阿门!
《篮宇》:
你知道吗?这些年北京还是老样子,到处拆啊建啊。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,我都会停下来,不过心里到是很平静,因为总觉得你根本没有走。
主题曲:
主题曲还是留用了原作中出现的曲目。影片结尾,配上捍东的自白,一切都恰到好处。
歌曲:你怎么舍得我难过
歌手:黄品源
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,
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,
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,
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.
秋天的风一阵阵地吹过,
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,
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,
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.
最爱你的人是我,
你怎么舍得我难过,
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
没有说一句话就走,
最爱你的人是我,
你怎么舍得我难过,
对你付出了这么多
你却没有感动过.
《北京故事》:
已经过去三年了。。。。。。三年前,我每天晚上梦见他回来了,我总是惊讶又狂喜地问“你不是死了吗?你没有死吗?”三年后的今天,我仍是常常做着这个同样的梦,不同的是,现在的梦中我会反复的告诉自己那只不过是个梦,直到我醒来。
《篮宇》:
那天早上你走了以后,我一直为你旋着心。一直觉得你仍然在我身边。你知道吗?
评:
关于故事和故事本身想表到的东西并不是我想说的。
这里要说的是《北京故事》与《篮宇》。
首先要澄清一点,这部小说是一部言情小说,很难称的上典型的同性恋小说。它缺少一个丰富的同性恋视角。换句话说《北京故事》是耽美文学,而《篮宇》是同志文学。
没错,《北京故事》原作者是位女性。至今在网上拥有较高点击率的小说《北京故事》讲述了北京一对男同性恋恋人跨越八、九十年代的爱情故事,原著作者“北京同志”平实、老道的笔法,让不少网民纷纷猜测这部小说是否是一个自传?对作者真实身份产生极大兴趣。“小说原作者其实是一位女性。”,这位名为“灵慧”的作者现已旅居美国,影片策划人张永宁先生几经周折征得她同意才购得小说电影改编权,另外,小说本名不叫《北京故事》,原为《北京之秋》。
《北京故事》是一个十分感人的爱情故事,但并不是部完美的小说,原小说叙事得手法传统、通俗,十分老道,叙事结构已很电影化了,在叙事结构上进行突破是《篮宇》改编的关键。 改编后的《篮宇》沿用了小说以捍东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方法,但结构的处理上花了很多心思,把原小说某些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冲突弱化,把原本七年改为了跨越十年的故事,确使得故事更现实化。捍东和静平分手后,处理为七个篇章,以回忆的形式,娓娓道出捍东与静平的婚姻生活,更主要的是把捍东和蓝宇在欧化天地平静快乐的生活揉了进去。但是篇章间转接过渡却做的很粗糙,节奏跳跃性过大,观众很容易跟不上《篮宇》的速度。
电影《篮宇》在处理蓝宇的死时和小说一样选择了淡淡的调子,只用黑场交代,但悲伤的气氛已经体现得很到位了,用“天地不仁”四个字的感叹蓝宇与捍东的爱情。
《北京故事》-- 篮宇之死:
滚!!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!!我再也不用掩饰、隐瞒,我要守在他的身边!!!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,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,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?!!我看着他的胸口,那宽阔的胸膛,我曾无数次亲吻、抚摸。。。。。。
好像又有人更用力地拉我,滚!!你们是想笑话我吗?笑吧!!我不能就这么离开我的爱人,我要抱着他,他肯定需要我!我要用力抓紧他,要让他溶化在我的手中。。。。。。他没有死!他可能一会儿就醒过来,他说过让我今晚去接他!!!对了!他早上让我吻他,他很少这样,他一定是暗示我什么。。。可我却吻得那么不认真。。。我怎么那么愚蠢!!我凑向他的脸,我要在那血肉模糊的一团上补上那个吻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我终于被巨大的力量拉起,离他越来越远。。。我不甘心!!可毫无办法、无能为力。。。。。。
。。。。。。
影片《蓝宇》的最大败笔在于,没能正确把握和反映原著《北京故事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。无论是人物思想,言行,衣着,用具,都过于现代化,完全没有八、九十年代北京的样子。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、九十年代北京,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。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更是浓缩了整个世界正统、专制以及歧视的阴影,然而,那却又是个蕴藏着无穷变革动力的时代。
点评花絮:
我们不妨看看书中八、九十年代的北京时代背景历史事件。
书中很清楚的点名了,全国性大学生罢课,文革“秀才造反”没好下场的比喻和满身血迹的篮宇。捍东被牵连的贪污受贿事件也提到了是源于高级内斗,按书中的时间推算应该是1995-1996左右。
再看看电影,原本7年的故事被拉长为12年,巧妙的修饰了一些情节。“今天晚上清场”,窗外隐约的口号声,夜间慌乱的自行车群,匆忙而过的平板车,如同礼花般的背景音效,及失声痛苦的篮宇,“6月4号凌晨4点半”,一切都是含蓄而清晰的。至于捍东坐监却是含糊得很,但与原作不同,时间推算应该是2000年(呵呵,不愧是香港导演,胆子就是大),唯一不变的是事件导火线,“行长被捕了”。
尾之语:
《北京故事》-- 对亡者的祈祷是给未亡人听的:
主啊!请您听我这个有罪的人的祷告,我曾爱上一个人,我曾给他带来那么多痛苦,可他死了,我再也无法弥补。我祈求您,仁慈的主,请您接受他进入天国。当他在人世间的时候,他从没伤害过任何人,他是那样善良、正直。他唯一做了件不该做的事: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,有了一段在人世间被看作荒谬、无耻、堕落的感情,可这份感情是纯洁的、无辜的、永恒的。
父啊!我还有一个请求,请您务必答应我。无论您将那个男孩送到什么地方,当我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,请让我同他在一起。如果他在天国,让我们尽情在那里欢乐,接着诉说我们在人间的爱恋,也让我来弥补对他的亏欠;如果他在地狱,请让我也去那里,让我走近他,站在他身后,双手紧紧搂住他的肩膀,贴着他的脊背,让我们共同去承受地狱的酷刑和烈火的煎熬,我无怨无悔。
以圣父、圣子、圣灵的名义,阿门!
《篮宇》:
你知道吗?这些年北京还是老样子,到处拆啊建啊。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,我都会停下来,不过心里到是很平静,因为总觉得你根本没有走。
主题曲:
主题曲还是留用了原作中出现的曲目。影片结尾,配上捍东的自白,一切都恰到好处。
歌曲:你怎么舍得我难过
歌手:黄品源
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,
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,
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,
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.
秋天的风一阵阵地吹过,
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,
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,
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.
最爱你的人是我,
你怎么舍得我难过,
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
没有说一句话就走,
最爱你的人是我,
你怎么舍得我难过,
对你付出了这么多
你却没有感动过.